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学之问题与对策 

来源: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18

“一带一路”背景下,为了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要对高校教育手段进行积极改革。教育部在公共外语教学改革的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积极培养“一带一路”全球治理复合型人才,这是国家教育的发展倾向。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必须要与国家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战略需求相契合,必须要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从语言、文化等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更多的“专业+多语言能力”的人才,沿线众多国家的语言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点,这要求高校外语教学要注重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强化文化课程方面的教学活动,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接下来,本文就此展开具体探索。

一、“一带一路”建设中对语言的要求

语言是重要的文化载体,也是重要的交际工具,经贸往来与语言交流具有重要关联。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需要语言作为重要的技术支持。“一带一路”不是古丝绸之路的升级拓展,而是应用丝绸之路的历史象征意义,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一带一路”更不是“带”和“路”的地理概念,而是中国向世界提供重要的公共产品,是倡导经济开放的合作。国家明确指出,要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开放合作[1]。“一带一路”相关的国家,不仅仅局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还可以让各个组织交流共享,让优秀成果惠及更多人群。在语言交流过程中,不仅在交流方面对语言有要求,在不同国家文化、法律方面也有严格的要求[2]。“一带一路”建设中沿线国家比较多,地域边缘比较复杂,各个国家历史、民族、文化等方面具有很大冲突,因此这就需要强化语言交流。语言交流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前提与保障。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外语教学模式呈现单元化的特点,忽略了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3]。

二、如今高校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高校外语教学模式下,我国高校外语教学尚且存在很大不足,培养出来的学生只具备单向外语应用能力,可以应用外语材料进行基本的翻译工作,但是涉及与专业知识相关的材料翻译,或者与别人面对面交流时,会存在很大局限性[4]。高校传统外语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少英语思维能力,在面对面交流过程中,可以实现英译汉,但是忽略了语言思维、语言习惯,这在实际交流过程中会造成严重的语言交流障碍。传统外语教学模式,更注重与所学外语相关的语言本身,忽略了其蕴含的文化。在文学知识学习方面,忽略了其他相关领域知识的学习。尽管教育改革要求培养多元化复合型人才,但是具体的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是比较漫长的过程。在对外语言教学过程中,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是比较艰巨的任务。“一带一路”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外语人才、专业人才,这也是如今高校外语教学中面临的全新问题。针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可以强化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的交流,有利于贸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5]。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学的创新路径

1.强化专业外语教学。传统高校外语教学模式下,除了英语专业外,还有日语专业、德语专业、法语专业等,但是对于外语知识的学习尚且停留在广泛的学习方面,对于知识点的讲解只停留在表面,不够深入[6]。从某种意义上讲,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学到语言本身、语言文化相关的知识。但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的外语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阅读专业文献材料、专业应用的能力。这要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深化外语教学的专业性。学校要积极安排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强化其实践能力,丰富其专业知识,为外语教学的改革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7]。

2.注重外语的应用能力。尽管在具体的外语教学中,已经设置口译等课程,但是对这些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只具备单向的语言思维能力,在英语知识应用能力方面比较薄弱。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外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8]。“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更多的“专业+多语言能力”的人才,沿线众多国家的语言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点,这要求高校外语教学要注重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强化文化课程方面的教学活动,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升人才的专业化素养。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听说的培养,深化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注重文化知识、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渗透,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后续交流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强化课程教学的实践性,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实践中,深化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强化学生双向语言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一带一路”建设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语言基础。

上一篇:外语教学中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探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