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文学思维不等同于形象思维,文学思维可以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审美性思维和超越性思维,一种超越客观经验事实的灵感思维。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在《智力的培养》一书中,认为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是文学思维品质的基本特征。 一、外语教学的文学思维主要影响因素 (一)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教学重逻辑思维的发展而轻非逻辑思维的发展,重渐变过程而轻突变过程,致使学生习惯于常规思考,只重视对现实要求的满足,传统外语教学过程主要是学生在课堂上被动的学习语法,词汇,评价结果主要通过考试,语言再现性思维发展能力提高;但缺乏分析,综合,判断训练,没有推理,思考,辨析能力的养成,黄源深称这种现象为“思辨的缺席”,思辨的缺席直接影响人的创造力,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国内许多学校外语教学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思辨的缺席”的现象,由于忽视外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造成社会不满意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传统文化的影响 受传统文化中守成观念的影响,在中国现有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存在着不少阻碍创造性思维生长的因素,这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现实问题。中国传统文化主导的价值取向是:片面突出统一,共性,规范,服从的方面,而比较排斥多样性,选择性,主动性。“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形成了一种唯上,为书,和为现成答案的风气,使人不敢越雷池半步,使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勇于批判,勇敢探索的精神”根植于传统文化中的师道尊严严重影响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制约了外语学习中文学思维的养成。 长期以来,在外语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以语言形式为主的教学,过于强调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的作用与功能,忽视或不重视在课堂内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学内涵,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文学教学更是如此,更别提外语教学中文学思维的养成。众所周知,外语教学离不开文学教学,文学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培养其综合素养,尤其是人文素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不能被忽视。 通过在课堂上讲授文学背景知识,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和感受西方文学与文化,会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想象空间,而不再拘泥于对知识的枯燥记忆,这样也能逐渐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实现,人靠语言来表达思想。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较,语言艺术有着极为丰富的思想容量。作者可以直接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体验,理解,评价及情绪,情感渗透到学习中,从而以情达理,以理融情,情理相生。真正的文学大师笔下的语言是具有生命灵性的,它有声,有色,有味,有情感,有厚度,力度和质感,应该用心去体味,沉吟,并从中感受到一种语言的趣味性。因此语言的背后是人的心灵世界。对文学语言美的敏感与驾驭能力,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也是使人变得更加美好的不可或缺的方面。文学思维的魅力与意义也就在于此。目前的外语教学,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单纯课文教学,语言点讲解等层面上,课本内容相对陈旧,教师的教学手段也并无创新之处。其弊端是忽视外语的基本功能即表达功能,也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也忽视了对学生外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将生硬的课本内容,强行“灌输”给学生,使整个外语教学环节缺乏生气,长此以往,大学外语教学将陷入僵局。基于这一现状,以外语文学作品作为外语教学的课本文本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尝试。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最美的语言主要存在于文学语篇之中,所以文学文本可以给外语学习者提供真实可信的阅读文本,对他们语言技能的发展也有很大好处。此外,文学语言的使用颇讲究遣词造句,词汇的微妙涵义与繁杂的句式可以在语言层面拓展学习者的语言能力。然而,就目前而言,英美文学语言的渗透和引入还并未在我国外语教学课堂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受欢迎程度也并不是很高。原因一方面在于英汉语言习惯的差异,以及一些英美诗歌中古外语的使用给学生的阅读造成了一定的语言障碍;另外就是文化断裂问题,学生没有学好系统的英美文化,断章阅读时有很大的理解难度;再加上,现代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外语学习氛围浮躁,各种外语学习模式,外语文学阅读投入多,见效稍慢,很多学生认为学习外语语言文学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恰似相反,文学思维对外语学习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里有必要对文学思维的培养模式有所了解。 二、文学思维培养模式 (一)自发式 自发思维指的是在生活中对客观事物或现象产生的一种自主性的思考。正如,很多人意识不到思维的存在及其思维的程度,这种自发行为是主体在一定知识积累基础上进行的,通过一些表层标记,挖掘深层次逻辑,推理或者归纳,主体也可以通过联想引起深入思考。自发性思维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除了教师的引导,更主要的是靠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启发式 启发式和自发式具有相对性,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问题来自外界。外界强加的问题,让语言习得者有不得不有的压力,学生必须对来自外界的问题做出思考。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外语老师无疑成了这种启发思维能力培养的主导者。问题的好坏,无疑都会影响学生的课堂思维走向。作为启发学生思考的外语教师,对问题的设置及提问方式要多花心思。 (三)合作式 该方式从自主及启发式中引申而来。知识的传授者和接受者处在彼此交换的角色中,双方在交流谈话中完成思维的合作。具体地说,是对培养对象进行思维能力的检查和梳理,在交流会话中,学生要用例证,理论等已经被自己习得的言语素材展开沟通和交流。合作式思维是贯穿在整个外语教学中的思维方式,外语教师在听,说,读,写,译的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合作思维”这种培养模式。 三、学生文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教师的要求 汉语的思维模式和外语的思维模式有着很大的差别,在外语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尽快地实现思维模式的转换,这就需要学生多接受外语思维,多了解些西方文化。从利于外语学习的角度,引导学生多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简要作些介绍和归纳,把中西思维模式差异渗透到具体教学中去。同时,加强实践训练,有针对性地进行文学思维模式的英汉互换训练。除了课堂上的文学思维的训练,还要注意课外文学思维的积累和培养。建议并帮助学生多看英文文学书籍,充分接受文学思维模式的熏陶,潜移默化,切实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当然,教师也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教师的自我文学思维的培养也极其重要。教师只有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不断使自己具有新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培养学生的文学思维。因此,外语文学思维对外语学习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是显而易见的,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学思维定能使老师和学生相得益彰,共同受益。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外语人才不但应具备听,说,读,写各项基本技能,还要具有文学知识的理论修养,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外语教学离不开文学思维的培养,否则语言教学只实现了一半的目标。同时,文学思维的提升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主动性,使外语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重温经典:Understanding Language Teaching fr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