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对影响外语学习者策略应用因素的探讨 

来源: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3

语言学习是个复杂的过程。长期以来外语教学理论的研究受各种语言理论和心理学理论的影响极大,使外语教学研究理论的重点放在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环境上,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外语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习者的研究。近年来随着外语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对外语“学习者策略”的研究已成为外语教学理论研究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引起了外语理论界的广泛兴趣。

外语“学习者策略”是:学习者为有效地获取、储存、检索和使用外语语言信息所采取的各种学习计划、行为、步骤、以及心理上的适应过程等。即为学习和调节学习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实际上就是学习者为了获取学习机会,巩固学习成果,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所做出的种种反应和采取的各种策略。

依据外语“学习者策略”成功的外语学习者的学习实践证明,外语“学习者策略”是完全可以训练的。教师的职责一是教给学生外语知识,二是教给学生如何掌握外语知识以及如何应用,也就是培养外语学习者如何掌握外语学习的学习策略。但是教师在教授“学习者策略”和外语学习者在接受和应用“学习者策略”时,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母语的影响,外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外语教师的教学策略等。

一、母语的影响

母语是在学习者没有建立任何别的语言系统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第一语言系统,外语是在母语系统已经牢固建立起来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第二语言系统。母语一般是在母语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外语是在大的母语环境包围中的小的外语环境学习的。如果目标语与母语在语系方面相对差别较大,又因为教授外语和外语学习实际上是一种语言信息的组织、释放和摄入、吸收过程,根据学习迁移理论,学习者必须依据头脑中具有的知识经验去识别或理解新知识。

英语和母语使用者的思维特点和语言环境因素不同,决定了两种语言系统各具特点,中国人学英语是个渐进的过程:第一阶段借助母语学英语;第二阶段借助较易英语学较难英语。形成中介语,并不但完善其系统。在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方面向地道的英语靠拢;第三阶段建立汉英二种语言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逐步实现二者的自由转换。在第一阶段受母语负迁移最为严重。初学英语者对英语语言知识还很陌生,不懂英语的语言规律。因为他们大脑中还未建立英语的认知系统。此时他们最易受母语的影响,将其现象或规律施加到目标语上而产生负迁移。凡是汉语没有的,而英语有的语言现象或规律都会因为学习者的汉语经验,促使他们有意无意地以相同的态度对待英语,以致产生汉式英语这种负迁移现象。第二阶段英语学习者虽然已建立起比较完整的英语语法系统,形成了一定的语言能力,但尚未形成目的语言的思维习惯,语言运用上尚需提高。汉语思维仍对英语产生迁移,英语表层结构语义先入为主,对深层结构语义的理解造成障碍。第三阶段,汉语深层负迁移仍然存在,英语表层结构语义先入为主,对其深层结构的意义理解造成负迁移,由此可见,母语对外语的学习,既可产生迁移,又可产生负迁移,不少学习者对母语依赖程度太深。他们自始至终习惯于将所有的英语语言知识先转化为汉语信息,进入汉语思维系统,这种单一思维增加了对目标语的迁移机会,延长了负迁移的时间。然而,实践证明:经过教和学两方面的共同努力可以大大减少这些现象。这就要求学习者克服自身不恰当的学习策略,教师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习迁移,巩固目标语言系统知识,从而提高使用目标语言的能力,实现语言知识与语言应用能力的良性循环。

二、外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

外语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学习者的“学习者策略”的学习和应用。这里的情感指的是学习者的动机、需要、态度和情感状况。这些情感因素被看作是可调节的过滤器,它可使语言自由地通过或阻碍通过。而语言的输入只有通过过滤器才能到达语言习得机制并为大脑吸收。输入应是学习者所理解的,它不同于摄入。学习者能摄入部分或全部语言输入,还可能不摄入任何语言输入,这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情感因素越小就越越有利于语言的摄入。消极的外语学习者和积极的外语学习者对语言的输入有很大的影响,消极的外语学习者外语的输入起着很强的过滤作用,积极的外语学习者能获取更多的输入。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提供可理解的语言信息输入,而且还要排除学生的各种心理障碍,给学生创造一种低情感过滤的环境。外语学习者如果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抱有持之以恒而刻苦的学习态度、怀着对目标语言文化的热爱思想;如果本人没有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对外语教材的深刻理解,这样,他们是不会也不可能学好外语的。中外外语教学的历史实践证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在外语教学课过程中同样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愈大,求知欲、自信心、刻苦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愈大,学习效果也就愈好。

上一篇:大学外语双边文化话题型课堂刍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