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摘要】研究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家具设计课引入现场教学、虚拟现实技术等教学方法。结果表明,以沉浸式教学法为指导,借助虚拟现实等技术的“非常规”的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家具设计能力,从而为适合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沉浸;教学方法;虚拟现实
随着全国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市场对环境艺术设计师的需求旺盛。近年,高校招收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数逐步增加,毕业生人数显著增长。虽然每年全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有上万人,但用人单位仍然存在招不到优秀的环境艺术、室内设计人才的问题。学生专业能力达不到企业预期是高校教学无可回避的问题,教育和市场出现一定程度的脱节[1]。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切实分析企业对专业设计人才的知识结构的需求,思考现行教学模式的不足,逐步探索适应当前教学理念、技术发展的教学模式。当前虚拟现实技术所具有的“交互性”“沉浸感”特性能够使参与者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探索有一定的启示作用。针对传统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强调学生的思维训练,忽略学生的感知能力培养,造成课堂教学与实际需求割裂、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割裂等问题,通过具有沉浸感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参与感,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沉浸式教学方法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1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主要以技术教育为主,培养学生对艺术技巧的掌握,重视实践教育,培养与其职业相适应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但经常忽略该专业人才对职业环境的感性学习。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堂教学主要强调学生的思维训练,但职业技能等教学内容经常是点到辄止,忽略学生感知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了课堂教学与实际需求割裂、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割裂的问题。不难发现,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师常常是照本宣科,学生则是被动接受,学生没有足够的机会和空间去思考中间过程,学生们往往是通过二维的图片进行思考,空间体验较少,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参与感,而最后的作业也往往是几幅图片或者是PPT形式的电子文件。这样只能是培养了大量仅仅谙熟绘图手艺的“技术员”,达不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要求。情境认知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在情境中得到开发的,该理论认为只有在情境中才能建构出所学东西的意义[2]。只有构建了知识的意义,才能显著地提升学习效率。通过强调个体和环境的互动,也为基于情境的教学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问题的根源是学生缺乏参与感,而沉浸感则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尤其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为沉浸式教学方法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2沉浸式教学与虚拟现实
沉浸式教学法始创于1960年代的加拿大,是加拿大法语区首先开创的一种全新的第二语言教学模式。它是指以非母语的第二语言作为直接教学语言的基本教学模式,即将学生“浸泡”在目的语言环境中[3]。沉浸式教学能满足社会和个人的需求,使得学习者有着很高的学习动力,因此,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基于此种教学方法,赵益维等学者将沉浸式教学应用于高职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并逐步梳理了沉浸式教学的过程[4],首先确定沉浸式教学内容,做好沉浸式教学准备,实施沉浸式过程,最后对沉浸式教学进行反思。沉浸式虚拟现实(CaveAutomaticVirtualEn-vironment)是虚拟现实中一种较高形式,它把高分辨率的立体投影技术、三维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空间立体同步技术以及音响技术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产生一种完全沉浸式的虚拟环境[5]。借助于虚拟现实技术,沉浸式教学在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体验中逐步得到应用[6]。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应用很好地解决建筑师对于建筑的形态、功能和空间关系的在场把握问题,使建筑师能在方案设计的任何阶段对方案进虚拟在场体验,从空间角度去把握建筑形态、功能和空间。该虚拟环境中的任何物体,都可以感受到参与者的操作,并实时产生相应变化,从而使得操作者获得一种真实的临场感。与非沉浸式虚拟现实相比,沉浸式虚拟现实能够大幅提升虚拟环境的真实感,从而提升参与者的体验。沉浸式虚拟现实基于体验者头部范围的参数显示,能够为参与者提供较大的视野范围,并通过立体显示技术呈现出真实世界的比例。另外,参与者对虚拟对象的操作体验也非常自然。
上一篇:i2获英语浸入式课程项目唯一校外实践基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