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STEM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来源: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7-07

“STEM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研讨会于8月22日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举行。本次学术研讨会由北京师范大学“基于学科融合的课程设计与评价方法”研究团队主办,培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承办,优派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协办。 , Ltd. 支持媒体:STEAM Online、科学课堂在线,直播平台包括:Classin等。

STEM教育旨在培养未来的科技创新人才。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有关部门开展了STEM试点,但面临“缺课程、缺师资、缺工具、仅部分试点”的问题。而其他问题,尤其是一线教师对STEM的疑问更多,误解也更多。此时,举办STEM学术研讨会,为相关方分享STEM理论与实践,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建议,意义重大。

以下是现场专家的核心观点汇总。

1.杨开诚教授核心观点:STEM教育的出路是向现代教育升级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开诚做了题为《STEM教育的困境与出路》的主题报告,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了当前STEM教育的主要困境和出路新教学法。新教育学认为,走出STEM教育困境的关键在于:构建系统的STEM课程,培养STEM专业教师。杨开诚教授详细介绍了STEM课程的关键隐性指标,即目标手段的一致性、学生参与度、媒体多样性、STEM整合性、教师自由度等。杨教授最后给出了STEM教育的出路是将STEM教育升级为现代教育,将STEM教育定位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入口。具体措施包括: 1)技术驱动的STEM课程产品开发,确保STEM课程的系统化。 2.教育核心过程的技术化; 2)STEM教师专业化,确保合格的STEM教师; 3)大数据驱动的STEM教育,确保可持续发展; 4)建立由多种类型的组织和教育联盟组成的STEM教育产业链。

2.李波博士核心观点:课程产品化是推动STEM教育发展的理想路径

北京教育网络与信息中心研究指导部副主任李波作了题为《基于产品视角的STEM课程开发技术路线》的专题报告。报告围绕基于课程产品化的STEM课程开发的四大核心问题:STEM课程产品化模型、STEM课程开发技术流程、STEM知识构件设计技术和STEM课程优化技术。

先生李波认为,开发优质的STEM课程是推动STEM教育发展的理想途径。他认为,从我国STEM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还远未达到成熟阶段,课程的产品化就是STEM。发展进步的体现要求STEM教师树立课程意识,不断提高STEM课程的优化和适应性,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STEM教育中来。李波博士对课程设计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并指出:1)STEM课程产品开发必须包括教学设计,形成详细的计划; 2)STEM课程产品需要保证设计方向不偏离STEM理念,体现STEM课程的特色、价值观和目标的落实,以及多领域知识的融合与创新; 3) 在开展协同探索、挑战、设计创作作品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保持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动力,保证参与和学习效果,并通过模拟教学、同行评议、视频分析和其他方法则从课程结构、知识应用、语境信息等多方面对课程产品进行综合验证和优化。

3.陈永梅副主任观点:区域培训的关键是“三个一”的建设:一个专职部门、一套机制建设、一系列方法和资源

先生北京市海淀区师范培训学校创新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永梅做了“区域培训如何促进STEM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题报告。海淀教育大家耳熟能详,是全国区域教育的一颗明珠。陈总围绕区域STEM教育面临的挑战、推进区域STEM教育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推进过程中的经验分享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先生陈永梅认为,区域教研需要从组织架构设置、机制建设和组织资源三个方面统筹推进STEM教师专业发展。区域培训的关键是建设“三个一”:一个以培养海淀区STEM骨干教师服务、建设海淀区STEM精品课程、建设海淀区STEM课程教学资源、构建海淀区STEM课程教学资源为主要任务的专职系STEM成果交流平台;一整套机制建设,主要包括STEM教师教学研究与培养机制、课程开发联合研究机制、资源众筹共享机制、种子教师示范指导机制、研究评价促进机制、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一系列方法和资源,其中教师专业发展是目标,教师培训和教学改进是工作重点,课程和资源建设是载体和渠道,服务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是目标,平台建设是成果产出方式,重点是整合和机制建设。

4.刘东文副校长核心观点:实施STEM教育的关键是开展有效的师资培训,充分利用现有创客空间等资源

上一篇:“互联网+教育”:简洁智能的外语教学产品更受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