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本土英语教学理论建构 

来源: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20

遵循以德育人,落实立德树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对英语学科的教学要求,力求使学生具有浓厚的学科素养,建构本土英语教学理论框架,提高英语学科教学的质量,这是英语教学教师在教学时应思考、探究的问题。以他国英语教学改革为参照,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适合自己国情与学情的教学实践道路,充分发掘中英语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元素,追逐本土文化的渊源,以正确的价值观念规范教学理念,达到跨文化沟通的目的,开展本土英语教学理论建构。

一、坚持英语教学的本质

应试教育时期的英语教学,对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注重知识的吸收与掌握,强调英语学习的短期结果,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教学,属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反面教学,这种核心素养的培养无疑违背了英语教学的本质,即习得,学习只学习了,但没有得到,还消耗了学生的大量时间和精力,不管是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都不太乐观。而且学生在被考试驱使背诵、练习的时候,尽管具备了英语听说读写的基础能力,但是却失去了英语学习的宏观目标,陷入了被动学习的状态。“习得”强调英语教学的过程和结果,结果是指通过检验学生的学习质量调整学习方式;过程是指保障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重点在于希望学生从教学的过程和结果中都能有所收获与成就,且从中保持学习的激情,感受学习的乐趣[1]。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正是英语教学本质的生成,英语学习的核心素养包含两种能力,一种是语言能力,另一种是学习能力,是指学生运用多种语言技能理解、掌握、表达的语言,且依靠自身学习能力,利用多种学习方式,主动性的延伸、拓展语言学习的技巧,并通过体验、感悟、预判、分析、探索、概括等思维品质达到的建构性学习。另外,英语作为一种外语教学课程,具有立足本土文化、了解英语文化、达到跨文化交流的内在教学目标,英语本质习得的掌握能够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二、明确英语教学的主体

以人为本是新课改强调的重要教学理念,这也明确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候应以学生为教育教学的主体,旨在让学生成为更好、更完善的人。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主体,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认清学生主体意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只有学生主动学习、吸收知识、进入教师提前构建好的教学领域,才能达到英语教学理论的建构。与此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展开教学,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了解学生的个体特征,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的思维个性特征培养从思维品质这一角度展开分析,注重学生思维灵活性、创新性等多方面的发展生成。教师要善于观察、发掘学生的个人特长、优势,并通过外在教学持续激活、发展学生的优势;在面对学生个体的劣势时,教师要从本土教育思想中汲取“形意互补”的理念,以长带短,减少降低甚至排除劣势对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2]。学习能力包含兴趣、反思、调整等多种元素,其中的每一项元素都需要运用到学生的主动性,教学理论建构是教师主导,学习理论建构是学生主体,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开展教学,由此及彼,转换角度,达到师生之间思维的碰撞,提升英语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主体理念,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制定英语教学的目的

强调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培养,是将英语教学工具化、方式化的一种表现。在如今的社会发展与经济全球化趋势当中,英语是一种学生发展、人才进步的必要掌握语种,从长远的角度分析,学生对英语的习得不仅仅局限于语言学习的层次,还有语言教育、社会教育等等,很多在学生今后就业、发展过程中会接触到的领域,学生都可以提前在英语教学中得到摸索与锻炼。我国英语教学中一直存在核心素养培养欠缺的弊端,这也是应试教育影响,让一些教育者过于看重技能的培育,忽略了技能和素养的结合。所以,教师应从本土英语教学理论中提取到英语语言表达的内涵,突出英语习得的本质,达到技能与素养并行的教学目的。教师可以将实际教学目的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即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第二个层次是引导学生掌握英语学习的能力,即逻辑能力、辩证能力、创造能力等等,只有技能教学和素养教学的同时落实,才能体现英语学科的专业价值,养成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上一篇:项目学习理论在新高考生物学复习中的有效运用
下一篇:没有了